非金屬礦最突出的特點是礦種多。目前,世界上開發(fā)利用的非金屬礦產200余種(包括寶玉石),中國已發(fā)現(xiàn)有經濟價值的非金屬礦產有100多種。
非金屬礦產的又一個突出特點是各礦種的性質差異很大,共性很少。例如,在這個大家族里,既有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金剛石,又有最軟的滑石;既有價值連城的珍稀寶石,又有量大價廉的土、砂、石。
?
物性和價值的天壤之別,決定其采礦、選礦、加工方法千差萬別。再加上多數(shù)非金屬礦是以有用礦物集合體或巖石為利用對象,在選礦作業(yè)中,保護有用礦物晶體,保持礦物的使用價值不降低,成為確定選礦工藝和設備選型的主要原則,因此,非金屬礦選礦比其他固體礦產復雜得多。
?
選礦過程通常是由選前的礦石準備作業(yè)、選別作業(yè)和選后的脫水作業(yè)所組成的連續(xù)生產過程。
為了從礦石中選出有用礦物,必須先將礦石粉碎,使其中的有用礦物和脈石達到單體解離。有時為了滿足后繼作業(yè)對物料粒度的特殊要求,也需在中間加入一定的粉碎作業(yè)。選前的準備工作通常分為破碎篩分作業(yè)和磨礦分級作業(yè)兩個階段進行。破碎機和篩分機多為聯(lián)合作業(yè),礦機與分級機常組成閉路循環(huán)。它們分別是組成破碎車間和磨選車間的主要機械設備。
選別作業(yè)是將已經單體解離的礦石,采用適當?shù)氖侄危褂杏玫V物和脈石分離的工序。最常用的方法有:
(1)浮游選礦法(簡稱浮選法)。浮選是根據(jù)礦物表面的潤濕性的不同,添加適當藥劑,在浮選機中分選礦物的方法。它應用廣泛,可用來處理絕大多數(shù)礦石。
(2)磁選法。磁選是根據(jù)礦物磁性的不同,在磁選機中進行分選的方法。主要用來處理黑色金屬礦石和稀有金屬礦石。
(3)重力選礦法(簡稱重選法)。重選是利用密度不同的礦物在介質(水、空氣或重介質)中運動速度和運動軌跡的不同,而達到分選的方法。它廣泛用來選別鎢、錫、金和鐵、錳等礦石,其他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石也常用重選法分選。重選是在各種類型的重選設備中進行的。
另外,還有根據(jù)礦物的導電性、摩擦系數(shù)、顏色和光澤等不同而進行選礦的方法,如電選法、摩擦選礦法、光電選礦法和手選法等。
絕大多數(shù)的選后產品都含有大量的水分,這對于運輸和冶煉加工都很不利。因此,在冶煉以前,需要脫除選礦產品中的水分。脫水作業(yè)常常按下面幾個階段進行:
(1)濃縮。濃縮是在重力或離心力作用下,使選礦產品中的固體顆粒發(fā)生沉淀,從而脫去部分水分的作業(yè)。濃縮通常在濃縮機中進行。
(2)過濾。過濾是使礦漿通過一透水而不透固體顆粒的間隔層,達到固液分離的作業(yè)。過濾是濃縮以后的進一步脫水作業(yè),一般在過濾機上進行。
(3)干燥。干燥是脫水過程的最后階段。它是根據(jù)加熱蒸發(fā)的原理減少產品中水分的作業(yè)。但只有在脫水后的精礦還需要進行干燥時才用。干燥作業(yè)一般在干燥機中進行,也有采用其他干燥裝置的。由濃縮、過濾、干燥等工序構成的輔助車間稱為脫水車間。
非金屬礦物的選礦與提純目的有以下幾點:
(1)將礦石中有用礦物和脈石礦物相分離,富集有用礦物;
(2)除去礦石中有害雜質;
(3)盡可能地回收伴生有用礦物,充分而經濟合理地綜合利用礦產資源。
目前非金屬礦提純常用的方法:浮選法、重選法、磁選法、電選法、化學選礦法、光電揀選法、摩擦洗礦以及近些年出現(xiàn)的超細顆粒的選礦方法等。
非金屬礦分選提純特點:
(1)非金屬礦選礦的目的通常是為了獲得具有某些物理化學特性的產品,而不是為獲得礦物中某一種或幾種有用元素。
(2)非金屬礦選礦過程應盡可能保持有用礦物的晶體結構,以免影響它們的工業(yè)用途和使用價值。
(3)非金屬礦選礦指標的計算一般以有用礦物的含量為依據(jù),多以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其礦石的品位及有用礦物的回收率,而不是礦物中某種元素的含量。
(4)非金屬礦選礦提純不僅僅富集有用礦物,除去有害雜質,同時也粉磨分級出不同規(guī)格的系列產品。
1.揀選和摩擦洗礦
(1)揀選:揀選是利用礦石的表面特征、光性、電性、磁性、放射性及礦石對射線的吸收和反射能力等物理特性,使有用礦物和脈石礦物分離的一種選礦方法。揀選主要用于塊狀和粒狀物料的分選,如除去大塊廢石或揀出大塊富礦。其分選粒度上限可達250~300mm,下限為10mm,對于個別貴重礦物(如金剛石),下限可至0.5~1mm。
非金屬礦物的分選來說,揀選具有特殊作用,可用于預先富集或獲得最終產品,如對原生金剛石礦石,采用揀選可預先使金剛石和廢石分離,對金剛石粗選和精選,采用揀選可獲得金剛石成品。同樣,對于大理右、石灰石、石膏、滑石、高嶺土、石棉等非金屬礦物,均可采用揀選獲得純度較高的最終成品。揀選又可分為以下兩種方式:
A:人工揀選:根據(jù)礦石和廢石之間的外觀特征(顏色、光澤、形狀等)用手揀出礦石和廢石。分正手選(從物料中揀出有用礦物)和反手選(從物料中揀出廢石)兩種。主要用于機械方法不好揀選或保證不了質量的礦石,如揀選長纖維的石棉、片狀云母,從煤系高嶺石中揀出大塊廢石(石英、長石)等。手選是最簡單的揀選方式,但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人工揀選一般在手選場、固定格條篩、手選皮帶機和手選臺上進行。常用手選設備有手選皮帶和手選臺兩種。手選皮帶要求平皮帶,寬度不大于1.2m,速度為0.2~0.4m/s,傾角不大于15度,距地面高0.7~0.8m,照明距地面高2m。手選臺一般按4人面積3.2m2計。
B:機械揀選:根據(jù)礦石外觀特征及礦石受可見光、X射線、γ射線照射后反映的差異或礦石天然輻射能力的差別,借助儀器實現(xiàn)礦石和脈石分離的選礦方法。如放射性揀選γ射線;射線吸收揀選(γ吸收法、x射線吸收法,中子吸收法);發(fā)光性揀選(γ熒光法、x熒光法、紫外熒光法、紅外線法) ;光電揀選(表面光性揀選) ;電磁性揀選。
采用哪種揀選方式較為合理,主要由礦石特性所決定,礦石性質不同,揀選方式也不同。
?
(2)摩擦洗礦:摩擦洗礦是處理與粘土膠粘在一起或含泥多的礦石的一種工藝,包括碎散和分離兩項作業(yè)。
通常礦物以水介質浸泡,沖洗并輔以機械攪動(必要時須配加分散劑),借助于礦物本身相互之間的摩擦作用,將被礦泥粘附的礦物顆粒解離出來并與粘土雜質相分離,稱之為摩擦洗礦。擦洗(摩擦洗礦)既可作為其他提純作業(yè)的前期準備,也可單獨完成礦物的提純。
2.重力選礦
重力選礦簡稱重選。它是根據(jù)礦物間密度的差異,在一定的介質流中(通常為水、重液或重懸浮液),借助流體浮力、動力或其他機械力的推動而松散,在重力(或離心力)及粘滯阻力作用下,使不同密度(粒度)的礦物顆粒發(fā)生分層轉移,從而達到有用礦物和脈石分離的提純方法。采用重選,有用礦物和脈石間密度差值越大,越有利分選,越小分選則越困難。重選通常是在垂直重力場、斜面重力場和離心力場中進行。
在重選提純過程中,影響重選指標的因素主要有:礦物密度、礦粒大小及形狀、介質性質、設備類型及操作條件等。
3.浮選
浮選是利用礦物表面性質(疏水性或親水性)的差異,在氣—液—固三相界面體系中使礦物得以分離的選礦方法。礦物顆粒表面的潤濕是由水分子結構的偶極性及礦物晶體構造不同引起的,潤濕性即礦物被水潤濕的程度。易被水潤濕的礦物稱為親水性礦物,不易被水潤濕的礦物稱為疏水性礦物。礦物的潤濕性決定著礦粒與氣泡發(fā)生碰撞接觸時,是否能附著于氣泡,也即潤濕性決定了礦粒的天然可浮性。表面潤濕性強的礦物(親水性礦物),天然可浮性差;反之天然可浮性好;礦物表面的潤濕性—即親水或疏水程度通常用接觸角來衡量。
單純利用礦物表面天然可浮性進行礦石各礦物的浮選分離是有限的,通常要借助一定的浮選藥劑,使礦物易于同氣泡接觸,即提高礦物的可浮性,浮選劑在固一液界面的吸附影響著礦物的可浮性,而這種吸附又受礦物表面電性的影響;因此,礦物表面電性同其可浮性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
埃爾派為你推薦非金屬礦的選礦、提純該怎么做?。更多新更新的動態(tài)信息盡在埃爾派官網,同時你還可以了解非金屬礦行業(yè)其它信息或瀏覽新聞資訊。